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镇上的老人常说,这棵树下藏着半个世纪前的一个感人故事。
1959年的夏天,九岁的王水生蹲在槐树下哭。他爹在修水库时摔断了腿,家里连买药的钱都凑不齐。这时,镇卫生所的周大夫路过,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往王家走。
‘周大夫,我们家实在......’水生娘搓着破旧的衣角。‘先治病,钱的事以后再说。’周大夫用竹片固定好伤腿,临走时还悄悄在米缸底下塞了五块钱。
转眼到了1970年,下乡插队的水生听说周大夫被下放牛棚。他连夜走了四十里山路,把周大夫藏在自家地窖里。‘当年您救了我爹,现在该我护着您了。’昏暗的油灯下,两人就着咸菜喝红薯粥。
1998年发洪水,退休的周大夫被困在二楼。已经当上运输队长的水生开着卡车冲进齐腰深的水里。‘周叔!抓住绳子!’浑浊的洪水中,那根麻绳在老人手腕上缠了三圈。
2019年重阳节,白发苍苍的水生推着轮椅来到槐树下。‘周叔,您看这树比以前更茂盛了。’轮椅上的老人颤巍巍掏出个布包,里面是当年那张五元纸币。
镇上的年轻人把这棵槐树改名叫‘报恩树’,树干上挂着的木牌写着:‘善意像种子,总会在岁月里生根发芽’。如今每到傍晚,总能看到有人在这里讲故事,树荫里沙沙的响声,仿佛也在诉说这段跨越六十年的温情。
去年冬天周大夫安详离世,葬礼那天全镇人都来了。水生把那张保存完好的五元纸币放进老人手里,轻声道:‘下辈子,咱们还做叔侄。’
今年春天,老槐树冒新芽时,人们发现水生总爱在树下教孩子们写字。本子上工工整整抄着周大夫生前常说的话:‘帮人就是帮明天的自己’。
镇上开民宿的小李把故事印成明信片,有位上海游客非要见水生爷爷。原来他外公当年也是周大夫救过的病人,说着就要跪下磕头。水生连忙扶住:‘使不得,周叔说过,行善不图这个。’
上个月,暴雨冲垮了进镇的石桥。在外做工程的水生儿子带施工队连夜赶回来,分文不收重修了桥。竣工那天,桥栏上突然多了块石刻,画着棵枝繁叶茂的槐树。
如今青石镇有了新习俗:谁家有喜事就在槐树下摆桌茶,路过的人都要喝一杯。他们说,这杯茶里泡着周大夫的仁心,也泡着水生的感恩,更泡着人间最珍贵的传承。
昨夜我路过槐树,月光下看见树干新添了圈红绸。早起问杂货铺张嫂才知道,水生的重孙女考上了医学院。老人亲手系的红绸,说是要告诉周大夫,那粒善意的种子,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