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豆腐的老张:十年如一日,良心豆腐暖人心

admin1周前未分类19
在江南水乡的柳溪镇,有位卖豆腐的老张,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磨豆浆。

老张的豆腐坊是祖传的手艺,到他这代已经是第五代了。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'做豆腐跟做人一样,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'

镇上的老顾客都知道,老张的豆腐有三个特点:一是用当地产的优质黄豆,二是用山泉水点卤,三是不掺任何添加剂。虽然成本高,但老张坚持了十年。

2018年夏天,镇上来了个外地商人,想用高价收购老张的豆腐坊。'你这手艺加上我的营销,保证能赚大钱!'商人拍着胸脯说。

老张却摇摇头:'我这豆腐要是量产了,味道就变了。街坊们吃了十年,我不能对不起他们。'

最让人感动的是去年冬天。镇上的李奶奶生病住院,就想吃口老张做的豆腐脑。老张听说后,每天专门做一小锅,步行四里路送到医院。

'张师傅,你这天天送的,我都不好意思了。'李奶奶的儿子要塞钱,老张死活不要:'老太太吃惯了我做的,这算什么。'

如今,老张的豆腐摊前依然排着长队。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城里开店,老张笑着说:'我这把年纪了,就想着让街坊们天天能吃上放心豆腐。'

镇上的年轻人给老张算过一笔账:十年间,他少赚了至少五十万。但老张的账本上记的是另一组数字:帮王婶代收过327次快递,给留守儿童送过468份免费豆浆,为敬老院义务送了5年豆腐...

去年端午节,镇上给老张颁发了'最美柳溪人'的奖状。领奖时老张局促得直搓手:'我就是个卖豆腐的,做点本分事。'

现在老张收了个徒弟,是他资助的贫困大学生。有人问他怕不怕手艺外传,老张乐呵呵地说:'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做,良心手艺不怕传。'

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柳溪镇时,老张的豆腐摊前又排起了长队。那淡淡的豆香味,飘了十年,还会继续飘下去...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回报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暖心故事

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木匠张师傅。他手艺精湛,为人善良,村里谁家需要修缮房屋或打制家具,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,而且从不计较报酬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大雪封山,村里人都躲在家中取暖。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神鹿:一段改变村庄命运的奇缘

在云南边陲的苍山脚下,有个叫云溪的村落。村里世代流传着个规矩:每逢月圆之夜,村民不得进山。这个传统源自百年前,当时有位叫阿木的年轻樵夫,用他的善良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。那年大旱,连续八个月没下雨。阿木...

善良农妇救白狐,十年后白狐衔来救命草药报恩

在浙西山区的青石村,流传着一个关于善良与报恩的动人故事。这个故事要从2008年那个大雪封山的冬天说起。那年腊月廿三,村里李秀梅大嫂去后山捡柴时,在松树林里发现一只被捕兽夹困住的白狐。这小兽左前腿血肉模...

木匠阿福与神秘百宝箱:一个关于诚信与善报的民间故事

在青石镇的最西头,住着一位名叫阿福的老木匠。他做的榫卯家具不用一根铁钉却能传三代,雕的窗花能让蝴蝶停错地方,可最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,却是他家里那个从不让人看的樟木箱子。那是个腊月里的早晨,阿福照例去城...

善良的卖豆腐老人,三十年后竟成全村恩人

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姓王的卖豆腐老人。每天凌晨四点,王老汉就会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轮车,沿着蜿蜒的山路叫卖。他的豆腐洁白如玉,带着浓浓的豆香,村里人都说王老汉的豆腐有股特别的清甜。1992年...

石匠阿福的善心桥:一座桥改变一个村的命运

在云南大山深处的青岩村,流传着一个关于石匠阿福的动人故事。这个故事要从2016年那个多雨的夏天说起。青岩村被一条湍急的河流一分为二,孩子们上学要绕行三个小时的山路。58岁的石匠阿福从小在村里长大,看着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