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农妇救白狐,十年后白狐衔来救命草药报恩

admin1周前未分类10

在浙西山区的青石村,流传着一个关于善良与报恩的动人故事。这个故事要从2008年那个大雪封山的冬天说起。

那年腊月廿三,村里李秀梅大嫂去后山捡柴时,在松树林里发现一只被捕兽夹困住的白狐。这小兽左前腿血肉模糊,琥珀色的眼睛里蓄着泪水,看见人来却不再挣扎,只是发出幼犬般的呜咽声。

'作孽哟!'秀梅蹲下身细看,发现白狐肚子微微隆起。她想起老人说的'怀崽母兽通人性',当即解开棉袄扣子,把狐狸裹在怀里带回家。为此她被丈夫埋怨'把畜生看得比人贵重',却仍坚持用烧酒给狐狸消毒,又拆了件旧棉衣给它垫窝。

开春时,白狐腿伤痊愈却不肯离去。每天清晨,秀梅总能在院门口发现些山货——有时是几枚野栗子,有时是带着露水的蘑菇。直到五月某个清晨,白狐带着三只幼崽在院门外作揖似的拜了三拜,这才消失在晨雾中。

时光流转到2018年,秀梅丈夫突发怪病,县城医院查不出病因,只说肝脾肿大得吓人。正当全家绝望时,某个雨夜院门突然被挠得沙沙响。秀梅打开门,当年那只白狐叼着株紫茎草药站在雨里,毛皮被淋得精湿,右耳那道月牙形的旧伤疤却清晰可辨。

老中医见到草药大吃一惊:'这可是百年难遇的紫灵芝!'说来也奇,煎服三天后,丈夫肿大的脏器竟渐渐回缩。康复那天,有人看见后山崖壁上有白影一闪而过,崖下还留着新鲜的爪印。

如今村里人都说,当年那窝狐狸准是山里的精灵。但秀梅每次提起,只是摩挲着晾干的灵芝轻声道:'万物有灵,你待它三分好,它还你七分情。'

去年冬至,村委会在后山立了块'禁猎碑'。说来也怪,立碑那天明明晴空万里,碑前却凭空多了几串梅花似的脚印,在雪地里排成个规整的圆圈,像是某种郑重的承诺。村中老人眯着眼笑:'这山里的人与狐啊,缘分还长着呢。'

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后来被收录在《中国民间动物报恩录》里。青石村的游客中心至今陈列着那株灵芝的标本,玻璃柜上总有人发现几根银白的毛发——据说是那只白狐每年清明都会回来看看。而村里的孩子们最爱听大人讲:'想要遇见山里的精灵吗?先要让自己心里住着个菩萨。'

在这个故事代代相传的过程中,村民们渐渐发现后山的生态越来越好。去年还拍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喉貂的踪迹,专家说这片山林正在形成完整的生物链。或许正如秀梅大嫂说的:'善意就像山涧水,流着流着就养活了整座森林。'

故事的最后还有个温暖插曲:2020年村里来了位野生动物摄影师,他偶然拍到的照片里,有只右耳带疤的白狐正把受伤的雏鸟推往巡山队员的方向。这张获得国际奖项的照片,名字就叫《报恩的轮回》。

相关文章

卖豆腐的老王:一块豆腐暖了半座城

在青山县的老街巷口,有个摆了三十年的豆腐摊。摊主王德贵总爱系条白围裙,逢人就笑出一脸褶子:‘刚出锅的热豆腐,来两块?’去年腊月二十八,鹅毛雪下得正紧。老王收摊时瞥见个黑影蜷在电线杆后头,走近才看清是个...

善良的卖油翁:一勺油改变一个村的命运

在江南的一个小山村,住着一位姓张的老翁,大家都叫他张油翁。张油翁以卖油为生,每天挑着油担子走街串巷,虽然日子清贫,但他总是乐呵呵的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村口的李婶家突然失火。张油翁恰好路过,看到浓烟滚滚...

善良的盲婆婆与报恩的燕子

在江南的一个小村落里,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陈婆婆。她虽看不见这世间的色彩,心却比任何人都明亮。那年春天,一场罕见的冰雹摧毁了村里的屋檐。陈婆婆摸索着修补自家漏雨的茅草棚时,忽然听到屋檐下有微弱的啾啾声—...

木匠与神鸟:善良之心换来千年奇缘

在云南大理的苍山脚下,曾住着一位名叫杨善的老木匠。六十岁的他手艺精湛,却因不愿用劣质木材以次充好,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。这年深秋,他在山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七彩山鸡,翅膀折断,翎羽沾满血迹。‘造孽哟!’杨...

老槐树下许愿井:善良樵夫改写全村命运

在云雾缭绕的青石山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落。村口有株三人都合抱不过来的老槐树,据县志记载已活了六百多年。树干中空处积着雨水,被村民称作'许愿井',谁要是在满月夜往井里投枚铜钱许愿,多半能心想事成。这年...

老木匠的善心:一把椅子温暖了整个小镇

在青山环绕的小镇上,有位姓张的老木匠,手艺精湛却从不贪财。他的铺子门口总摆着三把扎着红绳的椅子,镇上的孩子都知道——那是给走累的老人、怀孕的妇人和受伤的劳动者准备的。那年寒冬,卖豆腐的李阿婆在雪地里滑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