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豆腐的老王:一块豆腐暖了半座城

admin1周前未分类6

在青山县的老街巷口,有个摆了三十年的豆腐摊。摊主王德贵总爱系条白围裙,逢人就笑出一脸褶子:‘刚出锅的热豆腐,来两块?’

去年腊月二十八,鹅毛雪下得正紧。老王收摊时瞥见个黑影蜷在电线杆后头,走近才看清是个浑身结霜的流浪汉。‘作孽哟!’他二话不说把人背回出租屋,灌了半碗姜汤才发现对方是哑巴。

第二天街坊们发现豆腐摊旁多了个哑巴帮手。老王逢人就解释:‘这是我远房表侄!’其实私下教了三个月,才让哑巴学会用木模压豆腐。有天哑巴突然把豆腐切成心形,急得老王直跺脚:‘败家玩意儿!’可那天偏偏卖得精光。

开春时哑巴在摊位上捡到个鼓鼓的钱包。老王立刻挂出‘失物招领’的纸板,没想到引来了电视台记者。摄像机对着他们时,哑巴突然开口了:‘王叔...是我爸。’原来这竟是二十年前被拐走的孩子,凭着记忆里的豆腐香找回来的。

现在老王的豆腐摊变成了‘父子豆腐坊’,总有人故意多付钱。父子俩就多做两板豆腐,傍晚免费送给孤寡老人。青石板路上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:‘尝尝老王家的豆腐,比肉还香哩!’‘哪是豆腐香,是心肠热哟!’

今年中秋,县里给老王发了‘诚信商户’的锦旗。他转手就把锦旗盖在装钱的铁罐上,红绸子底下压着张字条:‘修桥基金’。听说已经攒够三成啦!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段改变村庄命运的神奇缘分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脚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老赵的樵夫,五十多岁,满脸风霜却总挂着憨厚的笑。每天清晨,他总要扛着那把磨得发亮的柴刀上山砍柴,二十年如一日。这天冬至刚过,老赵照例踏着薄霜上...

善良的守夜人:老张与流浪猫的十年温暖约定

在江南小城青石巷的深处,每晚九点准时亮起一盏昏黄的灯。67岁的退休邮递员张建国佝偻着背,把装满小鱼干的搪瓷盆放在墙角时,巷子里立刻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——七只油光水滑的流浪猫从不同方向窜出来,亲昵地蹭...

善良的代价:老鞋匠与神秘顾客的十年之约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巷子里,有位六十岁的陈老鞋匠。他的修鞋摊前永远摆着两把竹椅,一把给自己坐,一把专门留给行动不便的老人。2013年梅雨季的一个傍晚,这个习惯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。那天巷口的槐树被雨打...

善良老木匠的奇遇:一座木桥带来的百年福报

在湘西群山环绕的苗寨里,流传着一个温暖三代人的真实故事。八十岁的阿婆吴月妹至今仍会坐在新修的钢筋大桥上,给孩子们讲述她祖父当年的奇遇。那是1923年的寒冬,年轻的木匠吴青山挑着工具箱走在结冰的山路上。...

卖豆腐的老张:十年如一日,良心豆腐暖人心

在江南水乡的柳溪镇,有位卖豆腐的老张,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磨豆浆。老张的豆腐坊是祖传的手艺,到他这代已经是第五代了。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'做豆腐跟做人一样,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'镇上的老顾客都知道,老...

古井里的金鲤鱼:一个关于诚信与报恩的民间故事

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古井和金鲤鱼的美丽传说。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,村中有个叫陈老实的孤儿,靠着给地主家放牛为生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到村口的古井打水,给牛群饮水。这口井据说是宋朝时就有的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