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个乡村医生半世纪的坚守

admin1周前未分类9

在黔东南的深山里,有个叫云雾村的小寨子。寨口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,树干上深深浅浅刻着许多正字。每当有外乡人问起,村里的孩子就会抢着说:‘这是林爷爷的账本!’

这个‘账本’记录着乡村医生林春堂行医52年的故事。1969年,18岁的林春堂作为知青来到云雾村。那年冬天,村里爆发麻疹,看着乡亲们用板车拖着孩子往三十里外的公社医院跑,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攥紧了手里的《赤脚医生手册》。

‘当时老支书把祠堂的钥匙交给我,说祠堂当诊所,功德碑拆了做药柜。’林春堂至今记得,他的第一个‘病床’是用门板搭的。那年除夕,他为最后发烧的孩子熬完药,突然听见祠堂瓦片哗啦作响——原来是村民悄悄爬上屋顶,把家里过年吃的腊肉都挂在了房梁上。

槐树上的第一个正字,是给接生员田嫂刻的。1972年大雪封山,田嫂难产大出血。林春堂把棉袄浸在井水里冻硬,做成简易冰袋止血,用祠堂的幔帐纱布做了整整八小时手术。当婴儿啼哭响起时,他的手指已经冻得解不开手术线结。

‘现在寨子里四十岁以下的人,有一半是我接生的。’老人摩挲着树干上的刻痕,那些横竖撇捺里藏着惊心动魄:1983年暴雨夜出诊摔断两根肋骨,1999年为采草药跌落山崖留下腿疾,疫情期间每天巡诊二十里山路......

最深的那道刻痕是2008年。儿子接他去深圳养老的第二天,村里打来电话说爆发流感。老人连夜坐大巴回来,发现全村人举着火把在槐树下等他。‘当时树上挂着二百多个红布袋,每个袋里装着乡亲们攒的鸡蛋。’

如今七十岁的林医生仍背着药箱巡诊,药箱里总装着三样特殊‘药材’:一包水果糖哄孩子,半盒香烟慰劳留守老人,还有本泛黄的笔记本,记着谁家该换降压药了,谁家媳妇快到预产期。

去年县医院要来建分院,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。老人只说:‘把手术室窗户开向槐树这边,我躺手术台上还能数数那些正字。’此刻夕阳透过槐树叶,把385个正字印在祠堂的白墙上,像一页永远写不完的处方笺。

后记:采访结束时,看见药柜最深处摆着个玻璃罐,泡着当年接生用的那把剪刀。林春堂笑着说:‘等哪天走不动了,就把它传给卫生室的小吴。那丫头总说现代医疗设备好,可她知道吗?当年这把剪刀救活的母子,现在都当爷爷奶奶喽。’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段改变村庄命运的神奇缘分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脚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老赵的樵夫,五十多岁,满脸风霜却总挂着憨厚的笑。每天清晨,他总要扛着那把磨得发亮的柴刀上山砍柴,二十年如一日。这天冬至刚过,老赵照例踏着薄霜上...

老木匠的善心桥:一座桥连起两村三代情

在皖南山区深处,有两个被湍急河水隔开的小村庄——青溪村和柳洼村。每到雨季,孩子们上学要绕三小时山路,老人看病更是险象环生。这个延续了六十年的难题,却被一位老木匠用最质朴的方式解决了。1958年早春,二...

老槐树的秘密:一个村庄守护百年的暖心传说

在皖南山区的青溪村,有一棵需要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老槐树,树龄至少有三百年。奇怪的是,这棵树的树干上有个拳头大小的树洞,每逢农历十五的夜晚,洞里就会传出类似铃铛的清脆响声。村里的孩子都管它叫"神仙洞"...

木匠老张的传家宝:一把锤子背后的三代温情

在青石镇东头的老槐树下,总能看见张老汉佝偻着腰摆弄木工活。他手里那把包着铜皮的榉木锤,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,锤头磨损的弧度像个月牙儿,这是镇上人都知道的"张氏传家宝"。十年前我刚来镇上支教时,曾好奇...

善良的木匠与会说话的树:一个改变村庄的奇遇

在一个名叫青溪村的偏远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张老三的老木匠。他手艺精湛却从不贪财,总把最好的木材留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打家具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张老三上山寻找能烧炭的枯树时,突然听见微弱的呻吟声。循着声音,...

善良农妇救白狐,十年后白狐衔来救命草药报恩

在浙西山区的青石村,流传着一个关于善良与报恩的动人故事。这个故事要从2008年那个大雪封山的冬天说起。那年腊月廿三,村里李秀梅大嫂去后山捡柴时,在松树林里发现一只被捕兽夹困住的白狐。这小兽左前腿血肉模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