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许愿井:善良樵夫改写全村命运

admin1周前未分类7

在云雾缭绕的青石山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落。村口有株三人都合抱不过来的老槐树,据县志记载已活了六百多年。树干中空处积着雨水,被村民称作'许愿井',谁要是在满月夜往井里投枚铜钱许愿,多半能心想事成。

这年冬至刚过,村里来了个衣衫褴褛的外乡人。樵夫赵大柱砍柴归来时,发现那人饿晕在老槐树下,棉鞋都磨穿了底。村里人嫌晦气绕着走,只有大柱把家里最后半袋玉米面熬成糊,一勺勺喂给那人。

'这井水甜哩。'苏醒的外乡人捧着破碗突然开口,'明日午时三刻,往东走九里地的山坳里有好东西。'说完竟化作一阵清风消失了,碗底留着枚锈迹斑斑的开元通宝。

次日大柱将信将疑往东去,在布满荆棘的山坳里发现个塌了半边的古窑。拨开杂草,窑洞里整整齐齐码着几十瓮陈年蜂蜜,琥珀色的蜜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。更奇的是,每瓮蜜上都贴着红纸,写着柳溪村各家各户的名字。

当大柱用板车把蜜瓮运回村时,整个村子都轰动了。八十岁的谢阿婆颤巍巍舀了勺蜂蜜,眼泪扑簌簌往下掉:'这是三十年前失踪的养蜂匠老吴的手笔啊!那年他说要给大家留个念想...'

那年春节,柳溪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蜜糖糕。开春后更奇怪的事发生了——老槐树枯死的半边突然抽出新芽,树干空洞里的积水竟泛着淡淡甜香。有个收药材的商人偶然尝了这水,当场开出十两银子一壶的高价。

如今树洞里的'蜜水'成了柳溪村的宝,但村民们约定每月只取三瓢。赚来的钱修了学堂,还请来郎中坐诊。去年中秋满月夜,有人看见树梢上坐着个穿褐衣的老者,手里拿着破碗在接月光,模样像极了县志里记载的唐代药王孙思邈。

现在外村人总爱问柳溪村民:'你们许愿井真这么灵?'村民们都笑着指指心口:'先问问这里装没装着一瓮蜜。'而大柱依旧每天上山砍柴,他的柴担里永远备着块荷叶包的蜜糖糕,说不定哪天,又会遇见饿倒在路边的人呢。

(后记:笔者实地探访时,确实在柳溪村见到了那株挂着'唐槐'保护牌的古树。树干中空处积着清澈液体,村委会严格管控取用。村史馆保存着1983年的《青山县志》,其中记载着'养蜂人吴某于农历丙辰年失踪'的只言片语。至于蜜瓮奇遇,村民们至今仍津津乐道。)

相关文章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姓张的老木匠。他的手艺堪称一绝,从雕花门窗到榫卯家具,件件都透着灵气。但最让街坊们称道的不是他的手艺,而是他那颗金子般的心。那年寒冬,镇东头李寡妇家的房梁被大雪压断了。得知...

善良的豆腐张:一块豆腐换来的百年福报

在江南一个叫清水镇的小地方,流传着一个关于豆腐张的百年故事。每逢腊月二十三,镇上老人都会指着西街口那棵老槐树,给孩子们讲起这段温暖的往事。光绪二十年的冬天特别冷,镇上来了个衣衫褴褛的外乡人。这人姓张,...

老木匠的传世手艺:一把木梳温暖三代人心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巷里,住着一位年近七旬的周老木匠。每天清晨,巷子口都会准时响起"吱呀——吱呀——"的锯木声,伴着梧桐树上麻雀的啾鸣,成为小镇最安心的闹钟。周师傅做的木梳堪称一绝。选用三十年以上的黄杨木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人:一碗热粥结下的奇缘

深山里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樵夫,人们都叫他王伯。王伯每日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才挑着柴担下山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大雪封山,连鸟兽都躲了起来。这天清晨,王伯裹紧破棉袄,踩着厚厚的积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热汤改变命运

在云贵交界处的深山里,有个叫青岩寨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个叫阿木的年轻樵夫,父母早逝,留给他的只有半间茅屋和一把缺口柴刀。每天鸡叫头遍他就上山砍柴,背到二十里外的集镇卖钱,回来的路上总要采些野果充饥。那年腊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一碗水的恩情换得一世福报
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下,有个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四十出头的樵夫李大山,每天鸡叫三遍就扛着柴刀上山,日头偏西才背着沉甸甸的柴捆回来。这年盛夏特别燥热,连山里的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。这天晌午,李大山在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