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豆腐匠与三个乞丐:一碗热豆腐改变命运的故事

admin1周前未分类9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住着一位姓王的豆腐匠。每天天不亮,王老汉就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轮车,沿街叫卖新鲜出锅的豆腐。他的豆腐嫩得像初春的湖水,白得像冬日的初雪,镇上人都说吃了王老汉的豆腐,连做梦都是香的。

那年腊月特别冷,屋檐下的冰棱子长得比孩童的手臂还长。大清早王老汉正在卸车板,忽然发现摊位旁蜷缩着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。最年长的那个嘴唇冻得发紫,怀里还抱着个发烫的孩子。

'老哥几个,来喝碗热豆腐吧。'王老汉二话不说舀了三碗滚烫的豆腐脑。年纪最小的乞丐捧着碗直发抖,豆大的泪珠砸在碗里:'我们沿路讨了半个月饭,您是头一个不问缘由就给我们吃的。'

原来这三人是黄河决堤的灾民,老的是私塾先生,中年人是走方郎中,少年是他收留的孤儿。王老汉听罢转身进屋,把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银镯子当了,在自家后院搭起两间茅屋。

开春时,老秀才在豆腐摊旁支起桌子代写家书,郎中帮着邻里看些小病,少年则跟着王老汉学做豆腐。渐渐地,镇上人都爱来这个充满豆香的院子坐坐,谁家要写信,谁家孩子咳嗽,都能在这儿找到帮手。

五年后的清明,当年的小乞丐考中了秀才。他跪在豆腐坊前磕了三个响头:'您教我的不仅是手艺,还有做人的道理。'老郎中用这些年攒的工钱开了医馆,总给穷苦人家免诊金。私塾先生重操旧业时,特地在学堂院墙种了棵豆腐树。

如今青石镇东头还立着块功德碑,上面刻着'以豆结缘,以善养德'八个大字。每天清晨,镇上的豆腐香依然准时飘起,只是现在推车叫卖的,变成了三个穿长衫的读书人——他们都是王老汉收养的孤儿。

有人说曾看见八十岁的王老汉在月光下磨豆子,雪白的豆浆像银河般流淌。私塾先生留下的那棵豆腐树年年开花,花瓣落在谁家院子,那户人家准能遇到好事。而关于善良会像豆香一样代代相传的故事,仍在青石板路上被孩子们用童谣传唱着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卖豆腐老人,三十年后竟成全村恩人

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姓王的卖豆腐老人。每天凌晨四点,王老汉就会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轮车,沿着蜿蜒的山路叫卖。他的豆腐洁白如玉,带着浓浓的豆香,村里人都说王老汉的豆腐有股特别的清甜。1992年...

老木匠的善心桥:一座桥连起两村三代情

在皖南山区深处,有两个被湍急河水隔开的小村庄——青溪村和柳洼村。每到雨季,孩子们上学要绕三小时山路,老人看病更是险象环生。这个延续了六十年的难题,却被一位老木匠用最质朴的方式解决了。1958年早春,二...

古井里的金鲤鱼:一个关于诚信与报恩的民间故事

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古井和金鲤鱼的美丽传说。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,村中有个叫陈老实的孤儿,靠着给地主家放牛为生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到村口的古井打水,给牛群饮水。这口井据说是宋朝时就有的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能传世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巷子里,住着一位姓周的老木匠。他做的八仙桌能照出人影,雕的窗棂能让蝴蝶停驻,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,却是他七十岁那年收的关门弟子阿旺。那是个梅雨绵绵的午后,周师傅发现有个蓬头垢面的少年正...

善良的泥瓦匠与神秘老人:善心终有善报的民间传说

在江南一个叫青溪镇的地方,流传着一个关于泥瓦匠张老汉的故事。张老汉今年五十有六,是镇上出了名的老实人。他手艺精湛,收费公道,唯一的毛病就是心肠太软——见到谁家困难,工钱总要少收三成,为此没少被老伴念叨...

老槐树下的小木匠:一诺千金的百年传奇

在皖南青山环绕的溪口村,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,树荫能遮住半个打谷场。每到夏夜,村里老老少少都爱聚在树下乘凉,而老人们总爱讲起民国年间那个小木匠的故事。1923年的春汛来得突然,十八岁的木匠学徒周永福扛着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