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豆腐匠与三个乞丐:一碗热豆腐改变命运的故事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住着一位姓王的豆腐匠。每天天不亮,王老汉就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轮车,沿街叫卖新鲜出锅的豆腐。他的豆腐嫩得像初春的湖水,白得像冬日的初雪,镇上人都说吃了王老汉的豆腐,连做梦都是香的。
那年腊月特别冷,屋檐下的冰棱子长得比孩童的手臂还长。大清早王老汉正在卸车板,忽然发现摊位旁蜷缩着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。最年长的那个嘴唇冻得发紫,怀里还抱着个发烫的孩子。
'老哥几个,来喝碗热豆腐吧。'王老汉二话不说舀了三碗滚烫的豆腐脑。年纪最小的乞丐捧着碗直发抖,豆大的泪珠砸在碗里:'我们沿路讨了半个月饭,您是头一个不问缘由就给我们吃的。'
原来这三人是黄河决堤的灾民,老的是私塾先生,中年人是走方郎中,少年是他收留的孤儿。王老汉听罢转身进屋,把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银镯子当了,在自家后院搭起两间茅屋。
开春时,老秀才在豆腐摊旁支起桌子代写家书,郎中帮着邻里看些小病,少年则跟着王老汉学做豆腐。渐渐地,镇上人都爱来这个充满豆香的院子坐坐,谁家要写信,谁家孩子咳嗽,都能在这儿找到帮手。
五年后的清明,当年的小乞丐考中了秀才。他跪在豆腐坊前磕了三个响头:'您教我的不仅是手艺,还有做人的道理。'老郎中用这些年攒的工钱开了医馆,总给穷苦人家免诊金。私塾先生重操旧业时,特地在学堂院墙种了棵豆腐树。
如今青石镇东头还立着块功德碑,上面刻着'以豆结缘,以善养德'八个大字。每天清晨,镇上的豆腐香依然准时飘起,只是现在推车叫卖的,变成了三个穿长衫的读书人——他们都是王老汉收养的孤儿。
有人说曾看见八十岁的王老汉在月光下磨豆子,雪白的豆浆像银河般流淌。私塾先生留下的那棵豆腐树年年开花,花瓣落在谁家院子,那户人家准能遇到好事。而关于善良会像豆香一样代代相传的故事,仍在青石板路上被孩子们用童谣传唱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