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人:一碗热粥结下的奇缘
深山里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樵夫,人们都叫他王伯。王伯每日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才挑着柴担下山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大雪封山,连鸟兽都躲了起来。这天清晨,王伯裹紧破棉袄,踩着厚厚的积雪往山上走。突然,他在一棵老松树下发现一个蜷缩的身影。
那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衣衫单薄,冻得嘴唇发紫。王伯连忙脱下自己的棉袄给老人披上,又取出怀里温着的半块烙饼。老人颤抖着接过烙饼,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。
'老哥哥,我家就在山脚下,先去我那儿暖和暖和吧。'王伯不由分说背起老人。雪地上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,一行是王伯的,一行是拖着的柴担划出的痕迹。
破旧的茅草屋里,王伯生起火塘,熬了一锅热腾腾的野菜粥。老人捧着粗瓷碗,忽然说道:'我观你面相,是个有福之人。'王伯只当是玩笑,憨笑着又给老人添了半碗粥。
第二天清晨,老人执意要走。临别时从怀里摸出三粒种子:'种在屋后向阳处,来年自有惊喜。'说完便消失在晨雾中,雪地上竟半个脚印都没留下。
开春后,三株嫩苗破土而出。到了秋天,竟结出王伯从未见过的果子——金灿灿的梨子,咬一口满嘴生津,连籽儿都是甜的。赶集的商人见了惊呼:'这是失传的金梨啊!皇宫里都难得一见!'
消息传开后,县令带人来索要。王伯却将梨子分给村里患病的孩子,说也奇怪,孩子们吃了都痊愈了。最后剩下三颗梨核,王伯小心地埋回原地。
第二年春天,县令派人来偷挖梨树,谁知树根刚离土就枯萎了。而王伯屋后,又有三株新苗破土而出。村里老人说,那晚看见月光下有位白胡子老人在给树苗浇水。
后来王伯的梨树越来越多,他把果子分给穷人,教村民种植。渐渐地,整个村子都种上了金梨,远近客商络绎不绝。有人问王伯为何如此大方,他总是笑着说:'当年若不是那碗热粥,哪有今天的福分?'
三十年后的重阳节,百岁高龄的王伯安详离世。下葬那天,村民们看见有位白发老人站在远处的山岗上,手里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粥。
至今,山里人仍保持着重阳节喝粥的习惯。他们说,雪天里若遇到受冻的人,一定要请到家里喝碗热粥——说不定,那就是山神爷来考验人心的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