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人:一碗热粥结下的奇缘

admin1周前未分类21

深山里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樵夫,人们都叫他王伯。王伯每日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才挑着柴担下山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

那年冬天特别冷,大雪封山,连鸟兽都躲了起来。这天清晨,王伯裹紧破棉袄,踩着厚厚的积雪往山上走。突然,他在一棵老松树下发现一个蜷缩的身影。

那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衣衫单薄,冻得嘴唇发紫。王伯连忙脱下自己的棉袄给老人披上,又取出怀里温着的半块烙饼。老人颤抖着接过烙饼,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。

'老哥哥,我家就在山脚下,先去我那儿暖和暖和吧。'王伯不由分说背起老人。雪地上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,一行是王伯的,一行是拖着的柴担划出的痕迹。

破旧的茅草屋里,王伯生起火塘,熬了一锅热腾腾的野菜粥。老人捧着粗瓷碗,忽然说道:'我观你面相,是个有福之人。'王伯只当是玩笑,憨笑着又给老人添了半碗粥。

第二天清晨,老人执意要走。临别时从怀里摸出三粒种子:'种在屋后向阳处,来年自有惊喜。'说完便消失在晨雾中,雪地上竟半个脚印都没留下。

开春后,三株嫩苗破土而出。到了秋天,竟结出王伯从未见过的果子——金灿灿的梨子,咬一口满嘴生津,连籽儿都是甜的。赶集的商人见了惊呼:'这是失传的金梨啊!皇宫里都难得一见!'

消息传开后,县令带人来索要。王伯却将梨子分给村里患病的孩子,说也奇怪,孩子们吃了都痊愈了。最后剩下三颗梨核,王伯小心地埋回原地。

第二年春天,县令派人来偷挖梨树,谁知树根刚离土就枯萎了。而王伯屋后,又有三株新苗破土而出。村里老人说,那晚看见月光下有位白胡子老人在给树苗浇水。

后来王伯的梨树越来越多,他把果子分给穷人,教村民种植。渐渐地,整个村子都种上了金梨,远近客商络绎不绝。有人问王伯为何如此大方,他总是笑着说:'当年若不是那碗热粥,哪有今天的福分?'

三十年后的重阳节,百岁高龄的王伯安详离世。下葬那天,村民们看见有位白发老人站在远处的山岗上,手里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粥。

至今,山里人仍保持着重阳节喝粥的习惯。他们说,雪天里若遇到受冻的人,一定要请到家里喝碗热粥——说不定,那就是山神爷来考验人心的呢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木匠与山中老狐:一段跨越五十年的报恩奇缘

1962年的寒冬,太行山脚下的柳树村飘着鹅毛大雪。村里最巧手的木匠张德贵正准备收工回家时,突然听见院门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声。门栓刚拉开条缝,一只通体火红的狐狸就栽了进来。老张眼尖地发现它右前爪卡着个锈迹...

木匠阿福的奇遇:一把金钥匙改变全村命运

在云雾缭绕的青竹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福的老木匠。五十岁的手上布满茧子,却总能雕出会唱歌的木头百灵鸟。这年深秋,他在给村口百年老榕树修补树洞时,凿子突然'当'地撞上了硬物——黄铜匣子上的金钥匙正泛着夕阳...

木匠老张的传家宝:一把榔头背后的百年诚信

在皖南山区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,有个挂着‘张氏木器’牌匾的小铺子。铺主人张永福总爱说:‘我这铺子啊,是光绪年间的榔头砸出来的。’六月的梅雨把老街泡得发胀,这天清晨却来了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。‘您这还能修黄...

木匠老张的传家宝:一把锤子背后的百年温情

在皖南山区的小村庄里,75岁的张德顺每天清晨都会用布满老茧的手抚摸那把锃亮的铁锤。锤头刻着模糊的『光绪廿年』字样,木柄上七道深浅不一的刻痕记录着这个木匠世家七代人的传承。『这把锤子救过我们全家的命。』...

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个村庄的百年诚信传奇

在太行山深处的王家沟村口,矗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粗糙的树皮上深深刻着十几道横线,每道刻痕都记载着一个跨越百年的诚信故事。1913年秋收时节,货郎王守业挑着担子进山收山货时,在槐树下捡到个蓝布包袱...

老槐树下许愿井:善良樵夫改写全村命运

在云雾缭绕的青石山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落。村口有株三人都合抱不过来的老槐树,据县志记载已活了六百多年。树干中空处积着雨水,被村民称作'许愿井',谁要是在满月夜往井里投枚铜钱许愿,多半能心想事成。这年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