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溪村的报恩井:一口甘泉背后的百年善缘

admin1周前未分类21

在皖南群山环抱的柳溪村,有口被称为‘报恩井’的古井。每当晨曦微露时,井台边总会出现个白发老人,用竹筒舀起清水洒向井沿的青苔。这个延续了百余年的仪式,藏着一个让全村人代代相传的故事。

光绪二十三年春,村里来了个衣衫褴褛的外乡人。他蜷缩在祠堂屋檐下发抖的模样,被早起碾米的周木匠瞧见。‘后生,这春寒料峭的,喝碗热粥吧。’周木匠递过去的粗瓷碗里,稠粥还冒着热气。

外乡人姓周名广禄,原是邻县的草药郎中。山洪冲垮了他的茅屋,妻子染疫去世,只剩个装药材的包袱。‘您要是不嫌,我家柴房还能挡风。’周木匠在对方推辞时硬是抢过了包袱。那天夜里,周木匠的妻子把给女儿备嫁妆的棉被抱进了柴房。

开春后,村里突然闹起怪病。老人孩子接连高热,请来的大夫直摇头。周广禄半夜敲开周家房门:‘我在后山发现了治病的白蒿,但要新鲜捣汁......’那晚全村灯笼火把通明,跟着他采药的乡邻踏出了十二条山道。

当最后个孩子退烧时,周广禄却因连日劳累昏倒在井台边。醒来后,他摸着干裂的井沿说:‘这井脉连着地下河,要是凿深三尺......’没说完又咳出血来。村里二十几个壮汉轮班挖了三天,当清冽的水柱突然喷涌时,有人看见周广禄笑着闭上了眼睛。

葬礼那日,周木匠发现药箱底层藏着张地契——周广禄早把祖传的药田赠给了柳溪村。如今药田收益仍用来修村学,而每天清晨来祭井的老人,正是当年被救的孩子里最病重的那个。

去年大旱,四邻八乡的井都见了底,唯有报恩井仍清泉满溢。有开发商出百万想买井水灌装,全村人第一次红了脸:‘这井啊,只给用手捧水喝的人。’夕阳下,井台石板那些被绳索磨出的深痕,像极了老人脸上的皱纹。

清明时节,常有外乡人带着水囊来祭拜无碑的坟茔。他们不知道,后山林子里那些刻意保留的野白蒿,是村民留给下一个‘周广禄’的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豆腐匠与三个乞丐:一碗热豆腐改变命运的故事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住着一位姓王的豆腐匠。每天天不亮,王老汉就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轮车,沿街叫卖新鲜出锅的豆腐。他的豆腐嫩得像初春的湖水,白得像冬日的初雪,镇上人都说吃了王老汉的豆腐,连做梦都是香的。那...

老槐树下许愿井:善良樵夫改写全村命运

在云雾缭绕的青石山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落。村口有株三人都合抱不过来的老槐树,据县志记载已活了六百多年。树干中空处积着雨水,被村民称作'许愿井',谁要是在满月夜往井里投枚铜钱许愿,多半能心想事成。这年...

欢迎使用Z-BlogPHP!

欢迎使用Z-Blog,这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文章,您可以删除或是编辑它:)系统生成了一个留言本和一篇《欢迎使用Z-BlogPHP!》,祝您使用愉快!...

善良的卖粥婆婆:一碗热粥温暖了整个寒冬

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王婆婆。她靠着在村口摆粥摊为生,虽然日子清苦,但婆婆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。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,北风呼啸着穿过村子的每一个角落。王婆婆像往常一样,天不亮就起来...

善良的守夜人:老张与流浪猫的十年温暖约定

在江南小城青石巷的深处,每晚九点准时亮起一盏昏黄的灯。67岁的退休邮递员张建国佝偻着背,把装满小鱼干的搪瓷盆放在墙角时,巷子里立刻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——七只油光水滑的流浪猫从不同方向窜出来,亲昵地蹭...

老槐树下的约定:三代人守护的百年善行

在闽南沿海的青山村口,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。树干上深深浅浅的划痕里,藏着一个让全村人红了眼眶的秘密。1992年夏天,十二岁的林小满蹲在槐树下哭得发抖。父亲出海遇难的消息传来时,他正用树枝在泥地上默写新学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