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秘密:三代人的诚信守护
在青石镇东头有棵两百年的老槐树,树干上深深嵌着半截生锈的镰刀。每当夏夜,总能看到头发花白的郑老汉坐在树下的石凳上,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那道伤痕,浑浊的眼睛里映着点点星光。
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闹饥荒时,郑老汉还是个叫郑小栓的毛头小子。有天他饿得眼冒金星,偷割了生产队三斤麦穗,被保管员追到槐树下。镰刀卡进树干的瞬间,老保管员却转身走了,只在土路上留下一句话:『树记得住,人也该记得住。』
当晚老保管送来半袋红薯干,压着张字条:『借粮十五斤,秋收还二十斤。』郑小栓在槐树下跪了半宿,天亮时把麦穗悄悄放回仓库。那年秋收,他多交了三十斤粮。
1998年发洪水,郑小栓已成郑支书。他带着全村的借条蹚水去乡里赊农药,会计说有些欠账早成死账不用还。老郑却掏出个发黄的本子:『1962年李会计借给青石村三吨化肥,今天我们来还第六吨。』后来才知道,那位李会计就是当年老保管的儿子。
去年冬天,开发商看中老槐树的地皮。郑老汉的儿子郑磊连夜从城里赶回,带回来份泛黄的契约。原来当年老保管临终前,竟用全部积蓄买下了槐树所在的地契。契约背面有行褪色钢笔字:『留块地方,让良心有处扎根。』
现在槐树周围成了诚信广场,树荫下新添了块花岗岩,上面既没刻捐款名单也没写事迹简介,只有九个被树影抚摸着的大字:『欠下的,迟早要还干净。』每周五傍晚,郑家三代人都会来扫落叶。有次小孙女捡到个钱包,七十岁的郑老汉陪着她等了整整四个钟头,月光把爷孙俩的影子投在树干上,和那半截镰刀叠成了完整的圆。
镇上茶馆说书人最近常讲个新段子:说有年下暴雨,老槐树被雷劈开道裂缝,第二天却见裂缝里塞满了麦粒。这当然是玩笑话,但青石镇的孩子都知道,在槐树下说谎话会咬到舌头——因为树洞里真的藏着本厚厚的账本,写满了半个世纪来那些『早该被忘记』的借据。
今年清明,有人在树杈上发现个锈迹斑斑的茶叶罐,里面整齐码着六十二张还款凭证,最早那张落款是1963年立冬。最奇怪的是,每张凭证背面都印着同样的槐树叶轮廓,像无数只托举的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