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渔夫与报恩金鲤:太湖畔的千年传说

admin1周前未分类9

在烟波浩渺的太湖西岸,有个名叫柳胥村的小渔村。村里世代流传着个暖心的故事,村口三百年的老槐树至今还系着褪色的红绸带,那是村民们为纪念一位特殊恩人留下的。

明朝万历年间,村里住着个叫周老实的渔夫。那年寒冬腊月,太湖结了薄冰,其他渔船都歇了网,唯独周老实惦记着卧病的老母亲要抓药,天不亮就撑着破冰船出了港。

‘哗啦——’破冰的竹竿突然碰到个硬物。周老实扒开冰碴子,发现是条通体金红的鲤鱼,鳞片在晨光里像撒了金粉。更奇的是鱼鳃还微微翕动,竟在冰层下撑了三天没冻死。

同船的陈大眼馋道:‘这可是值钱的龙种金鲤!镇上王财主出二十两银子收呢!’可周老实却轻轻把鱼放回水中:‘瞧它眼角的金纹,怕是活了不少年头,杀了造孽。’说罢还把半块喂老娘的麦饼捻碎了撒进水里。

三个月后的深夜,周家茅屋突然响起敲门声。开门见个穿红衣的俊秀后生,背着个发光的鱼篓:‘恩公赠饼活命,特来报恩。’说着倒出满篓银闪闪的太湖白鱼,转眼人却不见了。

第二天全村轰动,更奇的是此后每逢周老实出船,网里总跳着最肥的鱼。这事传到县太爷耳中,恰好朝廷征集祥瑞,便强征周老实带路捕金鲤。那夜暴雨如注,官兵的船队突然被浪掀翻,唯独周老实的小船稳稳漂回岸边,船头搁着片金鳞。

如今渔民们仍说,月圆夜能看到金红鱼影跟着周家后代的小船。去年发大水时,有村民亲眼见鱼群组成桥梁,把被困的孩子渡到岸边。村里小学的壁画上,至今画着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。

柳胥村的老支书总念叨:‘你们别当这是迷信,94年发大水前,村里祭祀金鲤的香炉突然开裂,我们提前转移才躲过一劫。万物有灵啊,就像周老祖宗说的——善心比渔网更能捞福气。’

每逢端午,孩子们仍会往湖里撒麦饼渣。说来也怪,这些年太湖别的村落闹赤潮,唯独柳胥村沿岸的水格外清。科学家说是因这里坚持古法捕捞,不过村民们心里都装着那个没说破的秘密。

去年有个北京来的纪录片导演,在村里住了半月也没拍到金鲤。临走那天下起太阳雨,他的镜头却意外捕捉到彩虹里闪过一道金影。现在这段视频还在村博物馆循环播放,底下写着周老实临终那句话:‘留三分善良给天地,自有七分福气还给你。’

相关文章

老木匠的善心桥:一座桥连起两村三代情

在皖南山区深处,有两个被湍急河水隔开的小村庄——青溪村和柳洼村。每到雨季,孩子们上学要绕三小时山路,老人看病更是险象环生。这个延续了六十年的难题,却被一位老木匠用最质朴的方式解决了。1958年早春,二...

卖豆腐的老王:一块豆腐暖了半座城

在青山县的老街巷口,有个摆了三十年的豆腐摊。摊主王德贵总爱系条白围裙,逢人就笑出一脸褶子:‘刚出锅的热豆腐,来两块?’去年腊月二十八,鹅毛雪下得正紧。老王收摊时瞥见个黑影蜷在电线杆后头,走近才看清是个...

欢迎使用Z-BlogPHP!

欢迎使用Z-Blog,这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文章,您可以删除或是编辑它:)系统生成了一个留言本和一篇《欢迎使用Z-BlogPHP!》,祝您使用愉快!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一碗水的恩情换得一世福报
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下,有个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四十出头的樵夫李大山,每天鸡叫三遍就扛着柴刀上山,日头偏西才背着沉甸甸的柴捆回来。这年盛夏特别燥热,连山里的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。这天晌午,李大山在...

善良的鞋匠与神秘老人的千年约定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小巷深处,有个不起眼的修鞋铺子。58岁的陈师傅守着这个摊位整整三十八年,铜铃铛在屋檐下叮咚作响,仿佛在计数着他修补过的每一双鞋。那年腊月廿三,凛冽的寒风卷着雪粒子拍打窗棂。陈师傅正要...

柳溪村的报恩井:一口甘泉背后的百年善缘

在皖南群山环抱的柳溪村,有口被称为‘报恩井’的古井。每当晨曦微露时,井台边总会出现个白发老人,用竹筒舀起清水洒向井沿的青苔。这个延续了百余年的仪式,藏着一个让全村人代代相传的故事。光绪二十三年春,村里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