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诚信:一碗面换来的十年报恩

admin1周前未分类10
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石坳的小村子,村口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,树荫能遮住半个打谷场。2013年夏天,我在那里听说了这个故事。

那天午后特别闷热,我坐在树下乘凉时,看见个驼背老汉在给树根浇水。他叫张守根,七十多了,浇水的动作颤巍巍的,水瓢却端得极稳。树根旁有块磨得发亮的青石板,刻着『一面千金』四个字。

『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。』张老汉掏出手帕擦石板,『那天也这么热,晌午来了个背画夹的年轻人,中暑晕在树底下。』

1993年农历六月十八,二十二岁的穷学生李砚到山里写生。当时张老汉正在院里擀面条,听见老黄狗叫得急,跑出去看见个嘴唇发白的小伙子。『我把他拖进屋,灌了半碗醋,又下了碗阳春面。』

面碗是粗瓷的,飘着几片菜叶。李砚醒来看见碗底沉着个荷包蛋,眼泪就下来了。原来他已经两天没吃饭,为省钱买颜料,回程车票都退了。『这孩子临走非要留地址,说赚了钱十倍还我。』张老汉笑着摇头,『谁图这个啊?』

第二年开春,村里突然来了辆卡车。李砚带着整车的复合肥和玉米种子,后头还跟着县农技站的技术员。那时青石坳正闹旱灾,这批物资救了急。更神的是,他竟记得张老汉有风湿,特意捎来中药贴。

『后来才知道,小李白天在中学教美术,夜里给出版社画插图,攒了半年钱。』张老汉说着掀开裤腿,膝盖上还贴着那个牌子的膏药。树荫移了半尺,他忽然压低声音:『其实那年我给他下的是挂面,荷包蛋是家里最后一只老母鸡下的。』

2003年非典时,李砚已成家立业,开着辆二手面包车进山,挨家挨户送口罩和板蓝根。有个细节让村民记到现在:每个防疫包都夹着张字条,印着『1993年青石坳受助人李砚』。

『前年发大水,村里桥冲毁了。』张老汉指着南边的新桥,『小李现在当建筑设计师,带着团队义务来勘测,图纸上桥墩位置就是他当年晕倒的地方。』

如今老槐树成了地标,树干上挂着『诚信教育基地』的铜牌。青石板被摸得油亮,常有家长带孩子来摸字。去年李砚把父亲接来养老,两家人常坐在树下吃面,面碗里总会卧着双黄蛋。

临走时我看见树干上有道浅浅的刻痕,张老汉说那是1993年的面钱——当时李砚偷偷刻下的,正好是五毛钱硬币的直径。

相关文章

老槐树下的小木匠:一诺千金的百年传奇

在皖南青山环绕的溪口村,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,树荫能遮住半个打谷场。每到夏夜,村里老老少少都爱聚在树下乘凉,而老人们总爱讲起民国年间那个小木匠的故事。1923年的春汛来得突然,十八岁的木匠学徒周永福扛着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能传世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巷子里,住着一位姓周的老木匠。他做的八仙桌能照出人影,雕的窗棂能让蝴蝶停驻,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,却是他七十岁那年收的关门弟子阿旺。那是个梅雨绵绵的午后,周师傅发现有个蓬头垢面的少年正...

古井里的秘密:善良樵夫与报恩白蛇的千年传说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村,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。村口有口千年古井,井水清冽甘甜,但每逢月圆之夜,井底会传出幽幽白光。村里老人常说,这是白娘娘在守护着村民的福泽。三十年前的一个寒冬,樵夫李大山砍柴归来时,发现井...

老木匠的传世手艺:一把木梳温暖三代人心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巷里,住着一位年近七旬的周老木匠。每天清晨,巷子口都会准时响起"吱呀——吱呀——"的锯木声,伴着梧桐树上麻雀的啾鸣,成为小镇最安心的闹钟。周师傅做的木梳堪称一绝。选用三十年以上的黄杨木...

欢迎使用Z-BlogPHP!

欢迎使用Z-Blog,这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文章,您可以删除或是编辑它:)系统生成了一个留言本和一篇《欢迎使用Z-BlogPHP!》,祝您使用愉快!...

善良的卖油翁:一勺油改变一个村的命运

在江南的一个小山村,住着一位姓张的老翁,大家都叫他张油翁。张油翁以卖油为生,每天挑着油担子走街串巷,虽然日子清贫,但他总是乐呵呵的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村口的李婶家突然失火。张油翁恰好路过,看到浓烟滚滚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